回头望城廓 秀色满郊原

——凤凰山至真观历史沿革

来源:政协成都市金牛区委员会官网    作者:李合春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5-25 13:17   

自古蜀地多神仙。依《山海经》所载,昆仑为万神聚居的圣域。岷山为昆仑的下都,成都则为天地之中央。汉代左思《蜀都赋》曰:金城石郭,兼匝中区, 既丽且崇,实号成都。从历代先王开始,在古蜀的大地上便展开了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之途。当我们看到人皇、黄帝、蚕丛、柏濩、鱼凫、杜宇、鳖灵等先王皆神化不死,其民亦随之化而复生的时候,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居民热爱生活、珍惜生命的传统。

于是,在古蜀仙道的基础上,我国传统的宗教——道教,在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。据道书记载,东汉和帝永平年间,传为西汉开国军师张良的八世孙的张陵,弃官学道,自淅逾淮,涉河洛,入蜀山,先后在鹤鸣山、阳平山、西城山、峨眉山、云台山、秦中山、昌利山、隶上山、涌泉山、真多山、北平山、稠梗山、渠亭山等处炼丹修真,能分形散影,通神变化,炼成神丹。遂立宏愿, 当功及生灵,佐国立家,兴利除害。其志感太上老君于顺帝汉安元年正月十五日,降临鹤鸣山,授予三洞真经、金丹秘诀、雌雄二剑、符箓法印等,任命他为天师,教化济度世人。

张天师率领道徒、民众,在蜀中开山修路,打井造林,发展生产。再加上他精通医道、气功,为人治病颇有成效,深受民众的拥护。张陵把民众组织起来,划分为二十四治。在教区内,张陵设立祭酒统领道民。他用《道德经》教化民众,要他们自重自爱,互相帮助;废除刑罚,让有过错的人修桥铺路,将功补过。为了减轻道徒民众的负担,规定祭祀不准用酒肉,春秋季节不准宰牲酿酒。教区中还设立义舍义仓,救济路人与贫苦道友。这些措施具有某些劳动者反抗官府、相互救济的积极精神,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。史称蜀民向化,遂定三十六靖庐,七十二福地,三百六十名山,高低品秩,各置一正神主守,如世间郡邑之治。南宋理宗皇帝誉曰:真君受命璇穹,降生汉代,修真炼行,乘云上升, 二十四治,及青城掷笔,誓鬼三嵎,化地作咸泉,灵迹在蜀。

张天师创教于西蜀,从此西蜀地区道教兴盛不衰,拥有许多仙真修道的福地。众多的仙山宫观星罗棋布,装点着秀丽的巴山蜀水,供人们朝拜祭祀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三记载:成都府北门之胜迹,有武担山、金马祠、太玄城、玉局观、升仙桥、万岁池、学射山,其最著者。

学射山,即今凤凰山,古称升仙山、学射山、斛石山。位于成都北郊。唐代诗人卢求《成都记》记载:城北有升仙山,升仙水出焉。相传晋孝武帝时蜀人张伯子,在学射山悟道成仙,得上帝诏,于三月三日驾赤虎于此上升。

凤凰山位于成都北郊约6公里,是座形状奇特的山丘,南北走向,由首尾相顾的两个山头组成,远观似迎春展翅、翘首远望的凤凰;山脉若伏若连逶迤而来,到这里势来形止,恰如一只栖止的凤凰,故得其名。山下有东风渠、凤凰河二水环绕;山上池塘棋布、沟渠纵横。从地理格局看,凤凰山系与成都平原接壤的浅山丘,风水学称为“踞而侯,揽其有,来积止蓄,冲阳和阴”的“山川融结奇秀之所”。

蜀汉时,后主刘禅常带随从人员到山中跑马射箭,操练武艺,故名为学射山。五代前蜀时,升仙山曾作较场。成武二年,前蜀皇帝王建在此进行阅兵,并多次在山上讲武练兵。其子王衍也在山上检阅部队,旌旗戈甲,十里不绝。

唐时,这里就是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。女诗人薛涛曾多次登临山中道观,修真养性。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。其一是《斛石山书事》:王家山水画图中,意思都卢粉墨容。今日忽登虚境望,步摇冠翠一千峰。其二是《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》:曦轮初转照仙扃,旋擘烟岚上窅冥。不得玄晖同指点,天涯苍翠漫青青。宋时,升仙山已发展成为成都人郊外踏青赏景、习射比武、游山宴请、求仙

问道的好地方。仲春时节,漫山遍野,千树万树桃花怒放,如彩云似红霞,辉映着观宫亭榭。天空飘飞着纸鸢,似群鸟翱翔,如春燕低飞;山道上,男女老幼身着花衣锦衫,手执香烛纸钱,逶迤不绝。管弦笙鼓之音与香烟青雾缭绕于山前山后,乐乐融融,一片繁盛景象。

华阳县文人范缜写道:“三月三日,由官府在山上设立彩棚射场,来宾皆可参加较射。射圃广场通报皆用骑马,有乐伎女子记射筹,并有管弦音乐助兴,竟日始归。”陆游《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》咏道:“北出升仙路少东,据鞍自笑老从戎。百年身世酣歌里,千古功名感慨中。天远仅分山仿佛,雾收初见日曈昽。横空我欲江湖去,谁借泠然御寇风。”陆游这次所赴的是“府宴”。所谓府宴, 是指四川制置司在学射山举行的隆重宴会。这足以证明,升仙山在当时官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。

元代《岁华纪丽谱》载:“三月三日,出北门宴学射山,既罢后射弓。” 这说明,官府宴请习射之风一直保留了下来,升仙山一直是成都近郊的风景名胜地。

从西晋以来,山中即建有张仙祠,以供祭仙人张伯子。宋文同《成都府学射山新修祠宇记》说:“故事有张伯子者,尝居此学道,以是日成,得上帝诏,驾赤文于菟,乘云衢,羾天关以去。后凡其时两蜀之人,如戒令约,不赴而有所诛责者,奔走会其上,诣通真观,祈其神,从道士受秘录以归。”

回头望城廓 秀色满郊原——凤凰山至真观历史沿革(图1)

至隋唐时期,山中新建有至真观。隋开皇二年(582)正月,文帝下令,于益州创建至真观一所,以供三清。隋辛德源《至真观记》云:“其前临逸陌,却负长瀛,蕙楼接登景之房,琼台带荡真之室矣。”《卢照邻集》云:“至真观者,隋开皇二年所立,有天尊真人石像,大小万余躯,石坛三级,周回百步,铜钟一口,重七十斤。”成为西蜀最大的一座道观。其后,炀帝骄淫,蜀王奢僭,

社会动荡,人民流离,无暇崇信道教,未遑八仙之术。于是至真观因战乱而逐渐荒废。

时唐中兴,唐太宗贞观之末,益州刺史驸马都尉乔君,表请广汉道士昭庆大法师为至真观主。法师升堂慷慨,吐纳玄科;摄齐嘹喨,分明紫诀。词峯云郁,触剑石以飞扬;义壑泉奔,横玉轮而浩荡。入其门者,披烟雾于九天;闻其音者,听咸韶于三月。由是户外之履,鱼贯江水;堂下之宾,雁行关塞,黄老之学,复于今矣。法师出家入道,三十余年,弟子所得衬施,不可称量,尽入修营,咸供众用。见诸疾苦,便开五色之囊;遇彼饥寒,辄有千金之费。巾拂之外,余无所留,凡所经过,洪济多矣。

时观中因年代寖深,仪范凋缺。“沉沉宝座,积万古之埃尘;邈邈琼颜, 被千龄之苔藓。”法师赌斯流涕,以兹众施,发愿重振紫庭。即于天宫后起大讲堂,并造长廊二十余丈。“琳堂郁其时起,星闱忽以环周,仰窈窕以嶙峋,下峥嵘以广朗。阴娥假道,窥玉女于南轩;阳鸟回辔,照青禽于北阁。又于观内铸铜钟一口,重七十斤,立石檀三级,周回一百步。悬黍玑于碧落,明月流光;建琼乳于玄都,飞霜蓄韵。檀开锦砌,类江浦之澄霞;庭仙瑶阶,疑昆丘之积雪。每至三辰法会,八景真游,霓裳荡耀魄之华,羽盖转风云之路。通天亘景,兼造化之全模;带鸟衔虹,连飞动之奇势。可谓德光而功济,道胜而名扬者也。”重辟蜀地大道场。咸亨二年(671)正月,昭庆法师寝疾,弟子黎元兴继任观主。

黎元兴,或作黎兴,广汉雒人。系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作者,著名的重玄学家。当时长安地区道教义学衰歇,蜀中义学则日益兴旺。在唐代皇室大力扶持下,道教兴盛,蜀中高道辈出,名重全国。谈玄论道,注释《道德经》的,四川就有六家:岷山道士张君相,锦竹道士李荣,剑南道士文如海,眉山道士任太玄,成都道士黎元兴、张惠超。他们或注疏,或集解,共阐老子奥义。至真观成为道教义学之重镇,先后有昭庆法师、黎元兴、王玄览主持,隶籍至真观,阐重玄学于世。王玄览与昭庆法师及黎元兴,系广汉郡同乡。其隶籍至真观时,正当黎氏继任观主不久,又有益州长史李逸大力推荐,二人私交应该不错。从二人现存著作《海空经》与《玄珠录》来看,都有重视探讨道性众生性问题的特色,学理上的宗承契合也很明显,或许黎元兴就是王玄览的度师。

黎元兴主持至真观,又大加重整修建。《録异记》云:“成都至真观,道士黎元兴,龙朔(661)中于学射山,创造观宇。夜梦神人引升髙山大殿之中, 谒见黄老君,身长数丈,髭须皎白,戴凤冠,着云霞衣,侍卫十余人。顾谓元兴曰:吾近有材木,可构此观,无烦忧也。如此数日,有人于万岁池中乘舟取鱼, 忽见水色清澈,池底大木极多,以告元兴。元兴令人取之,得乌杨木千余段,至有长百尺者,用以起观,作黄老君殿,依梦像塑之,又制三尊殿下及讲堂、斋坛、房廊、门宇,皆足用焉。”至此时的至真观,规模宏大,建有黄老君殿、三尊殿、天宫、仙居珠庭、讲堂、斋坛、房廊门宇,神像万座,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道观。唐代诗人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记》记载:“此观地当枢要,任切会昌。南邻覆锦之城,西逼吞珠之界,使星连注,皇华结辙。既而绿地榛芜, 朱宫板荡。非夫位膺金策,名载琼轩,为紫帝之群宾,列黄庭之上格,孰能居此。栋梁乎圃,丹雘长楼,大开流电之庭,广制明霞之宇。”

至真观历来有祈乞田蚕风气,唐高宗时,至真观道士王晖“好为人相蚕种, 遥知丰损。”杜光庭《神仙感遇传》云:学射山通真观蚕市,是日营设大斋,祈神求福,人物喧阗,蜂拥毕至,从而蚕市大兴,每年相袭。

至北宋时,至真观改名通真观,又新建张仙人祠、道宫斋馆,观宇宏伟,辉映华贵,乃栖真之秘厦,合宴之佳观。宋文同《成都府学射山新修祠宇记》说: “成都燕集,以一春为常。三日不修,已云远甚。然各有定处,唯此山之会最极盛。太守与其属,候城以出,钟鼓旗旗,绵三十里无少缺。都人士女被珠宝,服缯锦,藻缋岩麓,映照原野,浩如翻江,晖如凝霞,上下立列,穷极繁丽。徜徉徙倚,至暮而入。”

南宋初,通真观被战火所毁。主持道士邓处厚力图重辉,操劳致力。有真人罗赤脚,助其功成。宋周时《学射山通真观记》云:“绍兴甲子,予既迁葬先君于学射山之麓,岁时伏腊,必来拜幽堂,躬飨祀。是时所谓通真观者,兀然殿祠外支撑,破屋数椽,余皆榛砾之场也。后两年,予自蒲顿沿檄成都校艺秋宫, 来山中,斤斧丁丁,土木之功过半,已欝欝有气象矣。主香火邓处厚,蓬首黧面,杂作于尘土中。”“有罗先生者,世以赤脚号之,混俗导养,神全气固,美须髯,红颊,目光炯炯,凡言吉凶祸福,如龟卜烛照少无差。人争见之。一日出城之北门,谒知府郭公,举家烧香拜跪,环立惟谨,次第言之,皆如见。最后一女子前问嗣息,罗曰:既禄食,又有子,恐啬于寿。惟于荒废寺观作大缘事,可以延之。”其夫何某为温江尉,遂捐田百畆,为修观斋厨之供,绍兴二十七年观成,通真观又得以重新耸立。

三月三日登游学射山,祈福健身,为成都民间非常盛行的风俗。其时官府组织民众,倾城出动,争登凤凰山。《岁华纪丽》说:“三月三日,张伯子于学射山上升,巫觋卖符于道,游者佩之以宜蚕避灾。”田况《三月三日登学射山》诗曰:“丽日照芳春,良会重元巳。阳滨修拔除,华林程射技。所尚或不同,兹俗亦足喜。门外盛车徒,山半列廛市。彩棚飞镐远,醉席歌声起。回头望城郭,烟蔼相表里。秀色满郊原,遥景落川涘。”赵抃《游学射山》诗曰:“锦川风俗喜时平,上巳家家出郡城。射圃人稠喧画鼓,龙湫波净照红旌。迎真昔诧登天虎, 命侣今闻出谷莺。勉为远民同乐事,使台乃是得贤明。”

回头望城廓 秀色满郊原——凤凰山至真观历史沿革(图2)

延及近代,至真观几乎全毁,宫观摧残无存,道侣散迭,仙居荒荆,断碑犹存。至1996年,玄风重振,成都市区内下南海道观,迁至凤凰山重建。按相关宗教政策,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。道观历尽沧桑,经至真观道众和广大信教徒的努力,现已初具规模。

如今的凤凰山,已建成一个上千亩的生态公园,成为成都市区最大的健身休闲公园。而千古至真观,这一仙人得道升仙的灵山洞府、高道演法的一大丛林、百姓祈福的游乐胜地,正逐渐恢复其历史的原貌。

(作者李合春,系金牛区政协委员、凤凰山至真观道长)



(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)

责任编辑:Longyichen